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买房:不同的年代 不同的买房概念

发表于2013-11-27

在传统的思想里,中国人是先成家后立业,而现在,有房是成家的前提条件,买房也就成了人生中的大事。尤其是商品房时代开启之后,70后的人,恰逢房地产市场化大潮,这一代享了福;80后的人,成家立业正值房价飞涨之时,不得已上演了一出出“房奴”的故事;90后的大学毕业生开始大规模踏入社会,在超前消费意识支配下,他们前卫、自由、野性,每一代人在购房大业中淋漓尽致的上演了酸、甜、苦、辣的故事……

   70后:买房只为“遮风挡雨”

   上世纪90年代,福利分房逐步取消,商品房开始走向市场,买房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,就像结婚生孩子一样,到点就应该办了。有些70后的人抓住机遇,往往不用10万元就能买到一套像样的套式公寓。21世纪初,稍微有概念的70后的人往往开始购买第二套、第三套。

   “那时候,我们买房子纯粹为了居住,什么设计、户型,环境都没有考虑。”70后的李先生在某事业单位工作了10多年,李先生坦言,刚毕业的时候跟父母住一起,到了结婚的年龄,父母催促结婚,自己积蓄不多只买了一套小户型,没住几年就觉得太小了。“说实话,那时候很多70后都和我一样,只要有房子住就行,对别的要求,比如什么朝向、哪种户型并不是太在意。”

   1970年出生的王女士在2000年的时候买了第一套房子,面积60多平方米。“我们那时候买房完全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,结婚后有了孩子,总和父母挤在一起也不是个办法。东拼西凑的就买了一套。”王女士说,“我们这一代人完成是为了居住而买房,也是我们运气好,几年后房子了,房子成为我们最大的一笔财富。”

   80后:买房成为“房奴”

   三十而立的80后,大多数面临着结婚生子的现实问题,房子成为头等大事。然而,80后的人经济实力大多并不厚。

   1984年出生的李阳是个标准的“房奴”,大学毕业后他顺利与妻子结了婚。婚后,由父母出资赞助资金付了接近100平方米房子的首期,接下来每个月3000多元的月供要由他自己付了。“刚结婚的时候,我们根本没有经济实力,全靠双方的父母帮忙才买套房子。”李阳说,“这两年房子飞快的‘涨’,我妈那一代人几万元就可以买一套很不错的房子,到我们这一代,几万元还不够买个厕所。”

   80后的杨宇,把婚期定在了今年年底,杨宇和女朋友小诗(杭州人)是大学同学。他们原本是准备在杭州买房子的,可杭州的房价高的太惊人了,对于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小俩口来说无疑是纸上谈兵。于是,杨宇和小诗商量好回仙居买房子。“这段时间以来,关注新政策、看楼盘,对房子、楼市的研究成为了我们的必修课。在房子上面我们多多少少知道一些,算得上是半个‘砖家’。”小诗说,“毕竟买房子不是买衣服,不喜欢了就扔掉。现在又出台了‘新婚姻法’,什么房子在谁名下就归谁,回家乡买房既减轻了我们的负担,对今后的生活也有保障。”

   90后:买房纯粹是

   你可能还不知道,很多90后的人已经悄然涌入购房的大潮。不管按揭还是全付,因为最终付钱的还是他们的父母。90后的父母是已经事业有成或者拥有稳定收入的人群,对于这群人来说,给孩子购房其实也算是一种。

  “我读大一的时候,我妈就在杭州给我买了套三室两厅的房子。我妈觉得既然要买房子就不要买在仙居,因为当时仙居的房价还不是很高,我妈觉得没什么的空间。”90后的小晨笑着说,“当时选房子时候我妈一个劲地问我,要不要朝阳?要不要楼高点?其实我对房子没什么的要求,就是觉得里面装修不要太死板,装修还得我自己参与。”

发表于2013-11-27

时代不同了啊

上一页|1|
/1页